关于印发《广东海洋大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通知
各单位、部门:
现将《广东海洋大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二OO九年一月九日
附件: 广东海洋大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一条 为丰富我校课程网络资源,提高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质量,推进基于网络的互动式教学及自主式、研究式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广东海洋大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二条 课程网络资源是以网络为载体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材料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以及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第三条 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目的是方便教师通过网络授课和从事相关的教学活动,如网上辅导、答疑和提交作业等,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第四条 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内容 (一)教学内容(十四个组成部分)
1、课程介绍:要求对本课程做一个不少于1000字的介绍,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学习方式等基本信息。
2、教材简介:要求有配套的网络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封面素材,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内容,要有教材内容介绍。
3、考核办法:要求每门课程准备相应的考核办法。
4、学习方法:要求对本课程做一个不少于800字的学习方法介绍,讲明本课程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
5、教学大纲:要求包括课程性质、课程任务、课程目标,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课时分配、说明等。
6、授课计划:以时间为单位的学习进度。(建议以“2节”为单位提出学习进度要求)。
7、视频资源:教师课堂授课实况录像或教学视频素材,或与教学有关的视频、图片资源。
8、授课教案:要求以课时为单位(45分钟讲解),提供教师讲稿或者与讲课配套的黑板板书内容(或者投影内容),包括授课对象、授课学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步骤、网络资源学习要求、课外作业、参考资料、课后分析、答疑等。
9、多媒体课件: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授课课件。
10、学习指南:针对每章节教学,介绍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提供课外学习的材料指引。
11、实验指导:对于有实验要求的课程,应该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为基础,为每一个实验配套相应的实验指导或者提供电子版实验指导书。
12、课外习题:包括作业习题、讨论习题以及思考题。
(1)作业习题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或者以周为单位配套,每章节或者每周应该有一套讨论习题。
(2)讨论习题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或者以周为单位配套,每章节或者每周应该有一个讨论习题。
(3)思考题要求以章节为单位配套,每章节至少布置一道思考题。
13、参考文献:以章节为单位配套相应的参考文献目录以及相关网站,课程参考书籍等。
14、网络资源:提供和本课程有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素材。具体包括相关论文链接、相关网站链接、相关新闻链接、相关背景知识链接、相关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
(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1、练习题:题型一般有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形式。也可以建立课程的练习题库,题库应包括试题所属的模块、题型、试题正文、标准答案等字段,系统应能让用户浏览从练习题库动态生成的网页,要求在相应的模块中,建立到练习题的超链接。
2、师生互动平台:每门网络课程应配备丰富、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提供答疑网页界面,并能够对问题与解答进行网页发布。
3、课程学习讨论系统:提供基于Web的讨论组内容浏览、提交、管理等功能。
4、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提供作业提交、教师批改作业与反馈、作业统计与管理等功能。
第五条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二)本课程最主要的特色
(三)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四)在国内外或者省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五)师资队伍介绍:提供课程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受教育背景及教学、科研情况。
(六)教学条件(使用的教材、参考资料或扩充性资料、配套实验教材、网络教学环境)
(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八)教学效果
第六条 表现形式
(一)在网上教学系统中,课程网络资源是以目录的形式显示其基本要素,除课程名称等课程基本信息外,其余是各章节节的名称及对应的网络课件、实验和作业等课程学习内容。
(二)课程基本信息和学习内容的规划及整合采用广东海洋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第七条 基本要求
(一)交互性强 课程网络资源内容的显示应该是可操纵的,依据“网络课程平台”规范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简单测验结果等学习活动的及时反馈功能,实时或e-mail交互答疑。
(二)界面直观友好 网页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页面导航清晰,操作简单、直观,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必需的提示信息要准确和恰当。
(三)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教学设计 重视教学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特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促进建构知识的学习策略。
第八条 其它
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课程网络资源建设。